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应用酸性电解水联合超声波杀灭副溶血性弧菌
作者姓名:许愈  张昭寰  赵莉  刘海泉  潘迎捷  赵勇
作者单位:上海海洋大学 食品学院,上海 201306;上海海洋大学 食品学院,上海 201306;上海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 201306;农业农村部水产品贮藏保鲜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上海 201306;上海海洋大学 食品热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201306;上海海洋大学 食品学院,上海 201306;上海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 201306;农业农村部水产品贮藏保鲜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上海 20130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671779、31571917),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2018YFC160220、2018YFC1602205),上海市科技兴农项目(沪农科攻字2016第1-1号,沪农科推字2017第4-4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计划 (2017-01-07-00-10-E00056);上海市教委曙光计划(15SG48)
摘    要:将酸性电解水与超声波技术相结合,探究其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杀灭情况,并与其他杀菌措施进行对比。采用平板计数法进行菌落计数,扫描电镜观察细菌的形态变化,蛋白质泄漏揭示细胞膜通透性差异,并结合流式细胞仪分析生物学特征的改变,分别比较了酸性电解水、超声波以及联合处理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杀菌效果。结果显示:酸性电解水联合超声波处理可使副溶血性弧菌的数量减少2.09 log CFU/mL,亚致死菌数量为1.80 log CFU/mL,而仅用超声波处理,细菌只减少了0.63 log CFU/mL,亚致死菌数量为0.05 log CFU/mL(P0.05)。扫描电镜结果表明,电解水联合超声波处理对副溶血性弧菌的细胞结构有明显的破坏作用,结合二喹啉甲酸法(BCA)显示其细胞内蛋白质泄漏226.596μg/mL(P0.05)。进一步的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经联合处理后细菌细胞明显缩小,颗粒度变化增大。综上所述,相较于酸性电解水或超声波单一处理,通过菌落计数,细菌的形态变化,蛋白质泄漏与细胞生物学特征的改变可知,酸性电解水联合超声波的处理方式具有更强的杀菌效果,可作为一种新型的技术应用于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杀灭。

关 键 词:副溶血性弧菌  酸性电解水  超声波  杀菌效果
收稿时间:2019-04-15
修稿时间:2019-05-19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上海海洋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上海海洋大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