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关中棉花枯萎病及其防治研究
引用本文:罗家龙,赵丹,王正芬,吉冉中.关中棉花枯萎病及其防治研究[J].植物保护学报,1963,2(2):187-194.
作者姓名:罗家龙  赵丹  王正芬  吉冉中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陕西分院植保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陕西分院植保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陕西分院植保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陕西分院植保研究所
摘    要:棉花枯萎病在陕西关中,近几年由局部地区发展到点面发生,蔓延速度和面积已超过黄萎病。一般发病和死苗在30—50%,严重的棉田在90%以上。一些黄萎病区逐渐转为枯、黄萎混合发生区,枯黄萎同株型极为普遍。此病在棉花苗期即表现症状,潛育期为10—20天。1—2片真叶发病率达10—15%;5—6片真叶(蕾期)即会引起大量枯死和萎蔫。土壤致病温度平均在20°—25℃,维持10天以上,发病最烈;28℃以上病势减轻。土壤含水量在60—75%之间,枯萎病发病率最高。每年枯萎病发生消长与5、6月份的温、湿度及降雨量有一定关系。以4—6片真叶期,枯死植株发展较快,开花后期枯死率显著下降,到吐絮期尚有高峯出现。各品种间的枯死规律基本相同;仅有枯死程度上的差异。防治棉花枯萎病主要途径以抗病品种为主。由1956—1961年已鉴定出抗病品种(系)有52-128、鸭棚、147-Φ、57-50、南通二号、F96,F80等。其中确定能在病区生产应用的有52-128,鸭棚,平均降低发病率在30—70%,增产15—40%左右。并发现抗病免疫类型有中棉“嘉定硬子”。远缘杂交材料(353×G 1472)×芙蓉葵353 F_2可作杂交原始亲本材料。在病区增施氮、磷无机肥料,有降低苗期枯萎病的作用。轮作防病在关中采取二年小(?)、玉米轮作倒茬,发病率由原来的85%降低到38%,死苗率由50%下降到20%,有一定防病增产效果。


THE DEVELOPMENT AND CONTROL OF THE COTTON FUSARIUM WILT IN KWAN-CHUNG REGION
Lo Chia-lung,Chao Tan,Wang Cheng-fun and Chi Ran-chung.THE DEVELOPMENT AND CONTROL OF THE COTTON FUSARIUM WILT IN KWAN-CHUNG REGION[J].Acta Phytophylacica Sinica,1963,2(2):187-194.
Authors:Lo Chia-lung  Chao Tan  Wang Cheng-fun and Chi Ran-chung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植物保护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植物保护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