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淀粉甘薯品种栽培模式及影响效应初探 |
| |
作者姓名: | 叶兴枝 陈巧玲 瞿勇 徐怡 郝苗 张等宏 王甄 程群 |
| |
作者单位: | 农业部华中薯类观测实验站/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农业部华中薯类观测实验站/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农业部华中薯类观测实验站/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农业部华中薯类观测实验站/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农业部华中薯类观测实验站/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农业部华中薯类观测实验站/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农业部华中薯类观测实验站/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农业部华中薯类观测实验站/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
| |
基金项目: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科技计划项目 |
| |
摘 要: | 为了探索高淀粉甘薯[Ipomoea batatas (Linn.) Lamarck]品种的高产栽培模式,选取肥料种类、甘薯品种、种植密度、覆膜类型4个因素,采用随机区组正交试验设计,比较不同因素对茎叶产量、鲜薯产量、干物质率、T/R(蔓、薯鲜重比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组合A3B1C3D2,即施用复合肥、甘薯品种选用商薯19、覆盖黑膜、种植密度为59 895株/hm2时的鲜薯产量最高。肥料种类以复合肥的茎叶产量、干物率及鲜薯产量最高;甘薯品种对茎叶产量及T/R影响效应最显著;覆膜能提高茎叶产量、干物率和鲜薯产量;种植密度对干物率影响最明显。
|
关 键 词: | 甘薯 Ipomoea batatas Linn Lamarck 栽培模式 产量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