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耕抛栽水稻源库特性研究 |
| |
作者姓名: | 韦善清 徐世宏 李如平 郎宁 江立庚 董登峰 张平刚 陈念平 秦华东 陆福勇 |
| |
作者单位: | 1. 广西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省级重点开放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05 2. 广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广西,南宁,530022 |
| |
基金项目: | 科技部“水稻高效节水免耕栽培技术”(2002EC000360)和广西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资助项目“水稻免耕抛秧栽培的生理生态基础研究”. |
| |
摘 要: | 近些年来,水稻免耕抛秧栽培在中国广西等部分地区发展迅速。为了探讨免耕抛栽水稻产量形成特点,以金优253(OryzasativaL.)为试验材料,以常耕抛栽水稻为对照,从叶面积大小、剑叶光合速率与衰老、库的大小及源库比率等方面研究了免耕抛栽水稻的源库特性。结果表明,免耕抛栽水稻早、晚季产量分别为5.97t/hm2和7.53t/hm2,常耕抛栽水稻分别为6.19t/hm2和7.63t/hm2,其产量差异在早季和晚季均不显著。与常耕抛栽水稻相比,免耕抛栽水稻的每穗总粒数和单位面积上的总粒数较多,各生育期的叶面积指数较大,灌浆期剑叶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叶绿素含量较高,而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及丙二醛的含量较低,在生理上存在一定的优势。但是,免耕抛栽水稻的源库协调能力较差,粒叶比和结实率下降,致使免耕抛栽水稻在产量上表现出一定的劣势。免耕抛栽水稻粒叶比和结实率的下降是由于其生产的干物质更多地分配在叶片中、贮藏在茎鞘中的干物质在抽穗后向穗部运转的能力较差造成的。
|
关 键 词: | 水稻 免耕抛秧 常耕抛秧 源库特性 叶片衰老 |
收稿时间: | 2005-04-13 |
修稿时间: | 2005-04-23 |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