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放牧强度对荒漠草原草地微斑块特征的影响 |
| |
作者姓名: | 屈志强 孙雪岩 杨子琼 王宇 白璐 李治国 那亚 韩国栋 张梓婷 王静 |
| |
作者单位: | 1.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草地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1;2.内蒙古小草数字生态产业有限公司,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960361);内蒙古自然基金(2022MS04010,2020BS03013);内蒙古自治区直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BR231503)资助 |
| |
摘 要: | 草地植被的斑块化分布是其对自然条件与利用方式长期适应的外在表现.在草地放牧生态系统中,采食、践踏和排泄物沉积等作用都可以引起草地植被变化,导致草地植被异质性.为探究放牧强度对内蒙古荒漠草原斑块特征的影响,本文以四子王旗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遥感结合野外调查的方法对该草原不同放牧强度下微斑块的特征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草地斑块多趋于细小破碎、空间分布分散的状态,中度放牧区蔓延度指数值最小,为57.41,且景观分离指数和分散指数均为最大,分别是0.74和42.1.(2)随放牧强度的增加,短花针茅(Stipabrevi flora)和冷蒿(Artemisia frigida)斑块聚集度提高,空间分布均匀;而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刺藜(Chenopodium aristatum)斑块的空间分布和形状分散杂乱,抗干扰的能力较差.综上可知,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稳定性的维持可在不同干扰强度或干扰条件变化之间相互转化,来保证其生态系统维持生态功能.
|
关 键 词: | 放牧强度 微斑块 荒漠草原 无人机遥感 |
收稿时间: | 2023-06-20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草地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草地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