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干旱区10份披碱草属种质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 |
| |
作者姓名: | 张秀山 祁娟 孟祥君 沈李瑜 独双双 杜旺毅 路欣 祁希明 |
| |
作者单位: | 1.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草业工程实验室,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研究中心,甘肃兰州 730070;2.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甘肃兰州 730050 |
| |
基金项目: | 甘肃省寒旱区优良乡土生态草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利用(23YFFA0024);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CARS-3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660684)资助 |
| |
摘 要: | 测定10份不同生境来源野生披碱草属(Elymus L.)种质24个表型性状,探究其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为西北干旱区优异种质材料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供试材料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介于1.17~1.89,其中种子长、株高和千粒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较大,分别为1.89,1.83和1.75.24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介于5.23%~51.98%,整体表现为茎叶部性状变异大于穗部和种子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表型性状与经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茎粗、穗下茎长、小穗长、种子长和千粒重受显著影响(P<0.05).通过聚类分析,将10份材料划分为4大类,其中第Ⅰ、Ⅲ类群表现一般,可作为一般种质保存;第Ⅱ类群作为饲草育种材料保存,第Ⅳ类群作为抗倒伏和生产种子材料保存.利用主成分综合分析发现,E8,E7,E6和E5四份种质在甘肃河西地区综合表现优良,可进一步引种驯化.
|
关 键 词: | 披碱草属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种质资源 |
收稿时间: | 2024-01-12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草地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草地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