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抗生素诱导肠道菌群失调对肠黏膜屏障和肝脏功能的动态影响
引用本文:李娜,赵玉民,陈正元,王碧君,罗霞,王青,何国林,熊天琴,桑传兰.抗生素诱导肠道菌群失调对肠黏膜屏障和肝脏功能的动态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9(3).
作者姓名:李娜  赵玉民  陈正元  王碧君  罗霞  王青  何国林  熊天琴  桑传兰
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邓州市职业技术学校
摘    要:为了观察不同程度肠道菌群失调模型中肠黏膜屏障和肝脏功能的动态变化,采用头孢曲松钠复制小鼠肠道菌群失调模型,分别于造模处理的第3天、第6天、第10天取小鼠盲肠内容物进行16S rDNA基因测定,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回肠组织病理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回肠组织紧密连接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回肠组织闭锁小带蛋白-1(ZO-1)的阳性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肠组织匀浆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同时检测肝脏功能指标,包括肝组织匀浆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及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头孢曲松钠处理3、6或10 d后,模型组小鼠肠道中除金黄杆菌属、普氏菌属、假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逐步上升外,芽孢杆菌属、Lo-tus、葡萄球菌属的相对丰度逐步下降。模型组小鼠回肠组织中ZO-1阳性表达和肠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随着头孢曲松钠处理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肠组织匀浆中TNF-α、IL-1β含量在菌群失调初期(头孢曲松钠处理3、6 d时)无显著变化(P0.05),菌群持续失调(头孢曲松钠处理10 d时)后其含量极显著上升(P0.01);同时,菌群持续失调会累及肝脏,表现为模型组肝组织匀浆中ALT、AST活性较正常组极显著上升(P0.01),肝细胞肿胀,肝索结构紊乱。以上结果提示,长时间的肠道菌群失调会导致肠道稳态被破坏,表现为肠黏膜屏障的破坏加重,肠道中炎症因子的含量逐渐上升,同时肝脏功能受到影响。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