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承载关系的合肥市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分析 |
| |
作者姓名: | 於冉 田思萌 |
| |
作者单位: |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合肥,230036;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合肥,230036 |
| |
基金项目: | 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专项(201411006-02)和安徽农业大学繁荣发展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15zs05zd)共同资助。 |
| |
摘 要: | 在碳排放核算的基础上,构建了土地利用类型与碳排放核算项目之间的承载关系,并以合肥市为例,从强度、贡献率和碳汇增减3个方面分析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以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对碳排放的深刻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1995-2012年,合肥市净碳排放量由275.54万t增加到1537.33万t,能源消费是第一大碳源,且只有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占比逐年增长;(2)陆地生态系统中的各用地类型碳吸收强度基本稳定,城镇工矿用地的碳排放强度远高于其他建设用地类型;(3)对合肥市碳排放贡献明显的是耕地(为负)、城镇工矿用地(为正)和农村居民点(为正);(4)在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中,耕地转为城镇工矿用地是碳汇损失最重要的原因。因此,在碳源控制上,以能源消费为抓手是抑制碳排放的有效途径;在土地管理上,严格控制城镇工矿用地扩展,尤其是占用耕地,是增加碳汇、减少碳排放的关键。
|
关 键 词: | 土地利用 承载关系 碳排放效应 合肥市 |
收稿时间: | 2016-09-12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安徽农业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安徽农业大学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