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浙江塘栖枇杷黄毛虫种群数量特征及预测模型
作者姓名:汪爱娟  洪文英  吴燕君  李阿根  张舟娜  许张杰
作者单位:1.浙江省余杭区农业生态与植物保护管理总站, 浙江 余杭 3111002.浙江省杭州市植保土肥总站, 浙江 杭州 3100203.浙江省余杭区农业教育培训中心, 浙江 余杭 311100
基金项目:杭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30432B03杭州市丰收计划项目20130033
摘    要:采用灯下诱蛾和田间幼虫系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枇杷黄毛虫Melanographia flexilineata种群数量特征和消长动态,并建立其发生趋势预测模型。结果表明:2008-2013年灯下诱蛾越冬代成虫始见期在4月中旬至下旬(4月14日至29日),其中2010-2012年相对较迟,峰期持续时间、蛾量受当年气候等条件的影响呈相应的变化,2008年和2011年为最高峰期虫量,2013年明显低于历年同期;田间幼虫发生量也呈现出相似的趋势,年度间均以第2代幼虫危害最重,峰期主要出现在6月下旬,少数年份推迟至7月上旬,第4代灯下成虫与田间幼虫量均下降较快。在此基础上,以枇杷黄毛虫的田间系统监测资料及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等气象因素作为预测因子,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筛选出了具有显著回归影响的24个因子进入回归模型,建立了第1代至第3代枇杷黄毛虫发生期和发生量预测模型,其中影响枇杷黄毛虫种群数量消长的关键因子为种群基数和降水量、气温和相对湿度。经检验,各代次发生期、发生量预测模型均达到99分以上的历史符合率和预测准确度,模型拟合值与实测值相符,能准确地预测出其发生量和发生高峰期。

关 键 词:森林保护学   枇杷黄毛虫   种群数量特征   发生期   发生量   预测模型
收稿时间:2015-02-28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浙江农林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浙江农林大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