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乌江中华倒刺鲃仔、稚鱼耳石的形态发育与生长
作者姓名:李忠利  梅杰  黄辉  饶振祺  邹陈海  何勇
作者单位:铜仁学院农林工程与规划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铜仁学院农林工程与规划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水产系,重庆,荣昌 402460;,重庆大唐国际彭水水电开发有限公司,重庆,彭水 409600,重庆大唐国际彭水水电开发有限公司,重庆,彭水 409600,重庆大唐国际彭水水电开发有限公司,重庆,彭水 409600
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厅联合基金项目(黔科合LH字[2014]7482);贵州省教育厅创新人才团队项目(黔教合人才团队字[2012]08号); 重庆大唐国际彭水水电站环保项目[ps/sc018~2012]; 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工程中心建设项目(黔教合KY[2012]028号)
摘    要:研究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耳石的发育和生长特征,补充早期生物学资料,为进一步研究该鱼野生资源的早期生活史特征提供基础数据。在实验室养殖条件下观察了乌江中华倒刺鲃仔、稚鱼及3种耳石的形态发育过程和生长特点。结果表明,在水温(26.0±2.1)℃下,初孵仔鱼微耳石和矢耳石已经形成,星耳石在仔鱼出膜后第6天出现。在形态发育过程中,微耳石由出膜时的近圆形经卵圆形发育成贻贝形,且中心核位置偏移到前端靠近背侧;矢耳石由近圆形经卵圆形发育成箭矢状;星耳石由逗号形发育成不规则四边形。3种耳石形态发育的各阶段与鱼体发育阶段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在生长上,仔稚鱼鱼体、3种耳石的长径和短径与日龄均呈显著的线性关系(P0.001),鱼体全长与3种耳石长径呈现出显著的线性关系(P0.001),仔稚鱼鱼体、3种耳石的特定生长率随日龄增加均呈下降趋势。

关 键 词:中华倒刺鲃  耳石  形态发育  生长  乌江
收稿时间:2016-01-19
修稿时间:2017-09-13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水生态学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水生态学杂志》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