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典型水耕人为土铁的形态及剖面分异特征 |
| |
作者姓名: | 余展 欧阳宁相 盛浩 周清 张亮 袁红 聂三安 张杨珠 |
| |
作者单位: |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学院,湖南财政经济学院经济地理学院,湖南农业大学资源学院,湖南农业大学资源学院,湖南农业大学资源学院,湖南农业大学资源学院,湖南农业大学资源学院,湖南农业大学资源学院 |
| |
基金项目: | 湖南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20A234);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课题(2014FY1102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77288) |
| |
摘 要: | 针对不同母质发育水耕人为土(水稻土)中铁的形态及其剖面分异特征开展深入研究,对于正确认识稻田关键元素的分布与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湖南省花岗岩风化物(GR)、板页岩风化物(PS)、第四纪红色黏土(QRC)、石灰岩风化物(LS)、紫色砂页岩风化物(PSS)和近代河湖(冲)沉积物(FLD)共6种母质发育的水耕人为土为研究对象,通过30个典型剖面系统分析了剖面(0~100 cm)及水耕人为土不同土类间铁的形态及其分异特征,探讨土壤剖面铁的形态转变、剖面迁移转化规律。结果表明,湖南省6种典型母质发育的水耕人为土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位置已经探明,检索出简育水耕人为土(HSA)、铁聚水耕人为土(FSA)和潜育水耕人为土(GSA)3个土类,暂未发现铁渗水耕人为土。水耕人为土剖面全铁(Fet)含量均值为44.66 g/kg,不同形态铁的构成表现为:晶质铁(Fec)>硅酸盐铁(Fesi)>活性铁(Feo)>络合铁(Fep)。铁的形态在剖面分布呈现出Fesi在剖面变化不大、Fec在剖面呈现先升后降、Feo和Fep在剖面呈现先降后升共三种趋势。PS、QRC和LS的Fec、FLD的Feo、GR的Fep含量均值分别高于其他母质;GR、PS和QRC发育的水耕人为土淀积系数高于LS、PSS和FLD。FSA的Fec含量均值和淀积系数、GSA的Fep含量均值分别显著高于其他土类。研究表明,湖南6种母质发育的典型水耕人为土中铁的不同形态发生转化并在剖面、母质、土类间体现出显著分异。铁的形态及淀积系数反映了水耕人为土的发育程度及成土环境,对于水耕人为土的发生学特性与系统分类具有指示作用。
|
关 键 词: | 水耕人为土 铁的形态 剖面分异 成土母质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
收稿时间: | 2023-09-28 |
修稿时间: | 2023-11-14 |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现代化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现代化研究》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