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农牧交错带植被恢复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作者姓名:杨凤群  齐雁冰  常庆瑞  姚亚庆  黄聪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陕西杨凌 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陕西杨凌 712100;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陕西杨凌 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陕西杨凌 712100;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陕西杨凌 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陕西杨凌 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陕西杨凌 71210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农牧交错带植被重建的土壤环境响应与微生物耦合机制研究"(3110051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QN2011075)
摘    要:以地处毛乌素沙地南缘的榆林市沙生植物园植被恢复30a的10种植被类型下土壤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物理性质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植被恢复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性质,与流动沙地相比较,植被恢复后表层土壤容重降低了0.1~0.5g/cm3,土壤总孔隙度提高了1%~10%,土壤颗粒组成虽然仍然呈现砂粒占绝对优势,但明显表现出细化的趋势,1~0.25mm含量明显降低,其它粒级含量呈不同程度的升高。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的改良作用差异显著,灌木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作用优于草本和乔木,其中柠条较其它植物种类可更好地改善土壤物理性状。

关 键 词:土壤容重  总孔隙度  土壤颗粒组成  植被重建  农牧交错带
收稿时间:2013-05-17
修稿时间:2013-08-03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通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