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生物质炭输入水平下旱作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研究 |
| |
作者姓名: | 宋敏 齐鹏 蔡立群 Stephen Yeboah 张军 张仁陟 武均 谢军红 |
| |
作者单位: | 1.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兰州 730070; 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兰州 730070; 甘肃省节水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兰州 730070;2.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兰州 730070; 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兰州 730070; 甘肃省节水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兰州 730070; CSIR-Crops Research Institute,P.O. BOX 3780-Kumasi,Ghana;3. 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兰州 730070; 甘肃省节水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兰州 730070 |
| |
基金项目: |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5RJZA2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60269, 31571594)、国家“十二·五”循环农业科技工程(2012BAD14B03)和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GSCS-2012-13)资助 |
| |
摘 要: | 在陇中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区,采用小区定位试验,对不同生物质炭输入水平下春小麦农田土壤温室气体(CO_2、N_2O和CH_4)的排放通量进行全生育期连续观测,并分析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6个生物质炭输入水平处理下[0 t·hm~(-2)(CK)、10 t·hm~(-2)、20 t·hm~(-2)、30 t·hm~(-2)、40 t·hm~(-2)、50 t·hm~(-2)],旱作农田土壤在春小麦全生育期内均表现为CH_4弱源、N_2O源和CO_2源。全生育期各处理CH_4平均排放通量依次为:0.005 7 mg·m~(-2)·h~(-1)、0.0047 mg·m~(-2)·h~(-1)、0.003 6 mg·m~(-2)·h~(-1)、0.003 3 mg·m~(-2)·h~(-1)、0.002 7 mg·m~(-2)·h~(-1)和0.000 4 mg·m~(-2)·h~(-1),N_2O平均排放通量依次为:0.230 5 mg·m~(-2)·h~(-1)、0.144 1 mg·m~(-2)·h~(-1)、0.135 3 mg·m~(-2)·h~(-1)、0.098 9 mg·m~(-2)·h~(-1)、0.125 0 mg·m~(-2)·h~(-1)和0.151 3mg·m~(-2)·h~(-1),CO_2平均排放通量依次为:0.449 2μmol·m~(-2)·s~(-1)、0.447 0μmol·m~(-2)·s~(-1)、0.430 3μmol·m~(-2)·s~(-1)、0.391 4μmol·m~(-2)·s~(-1)、0.408 0μmol·m~(-2)·s~(-1)和0.416 4μmol·m~(-2)·s~(-1)。土壤CH_4排放通量随生物质炭输入量的增加而减小;当生物质炭输入量小于30 t·hm~(-2)时,土壤N_2O、CO_2排放通量随其输入量增加而显著减小,但当其输入量超过30 t·hm~(-2)时,N_2O、CO_2排放通量则呈显著增大趋势。各处理在5~15 cm土层平均土壤温度差异显著(P0.05),在5~10 cm土层平均土壤含水量差异显著(P0.05),土壤温度及含水量受生物质炭影响明显;且CK处理不同土层的土壤温度及含水量波动最大,生物质炭输入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不同土层土壤的水热变化幅度;N_2O、CO_2排放通量与10~15 cm土层土壤温度呈显著性负相关,与20~25 cm土壤温度呈显著性正相关;CH_4平均排放通量与5~10 cm土层土壤温度呈显著性负相关,与其含水量呈显著性正相关;N_2O平均排放通量与15~20 cm土层土壤温度呈显著性正相关;CH_4、N_2O、CO_2平均排放通量与0~5 cm土层土壤水分呈显著性负相关。生物质炭的输入能够减小温室气体的排放,且会因其输入量的不同而异,因此适量应用生物质炭有利于旱作农田生育期内增汇减排。
|
关 键 词: | 旱作农田 生物质炭 排放通量 CH4 N2O CO2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
收稿时间: | 2015-12-30 |
修稿时间: | 2016-04-05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