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伶仃海洋牧场附近海域游泳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 |
作者姓名: | 冯雪 戴小杰 袁华荣 成志健 陈丕茂 |
| |
作者单位: | 上海海洋大学 海洋科学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 海洋科学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
| |
基金项目: | 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2020B111103000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20TD06) |
| |
摘 要: | 为了解外伶仃海洋牧场附近海域游泳生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20年春季和秋季对该海域开展了资源环境综合调查,分析了游泳生物种类组成、优势种、渔获率和群落结构特征,并构建游泳生物群落结构数据矩阵,分析游泳生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共采集到游泳生物73种,隶属于12目30科49属,其中鱼类最多,共有47种,虾类10种,蟹类9种,头足类4种,虾蛄类3种。相对重要性指数(Index of relative importance, IRI)分析显示,渔获物中IRI>1 000的优势种有4种,分别为银鲳(Pampus argenteus)、赤鼻棱鳀(Thrissa kammalensis)、火枪乌贼(Loligo beka)和鹿斑鲾(Leiognathus ruconius),其中银鲳和赤鼻棱鳀是两季调查共同优势种。游泳生物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均呈现春季高于秋季的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显示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在不同季节存在显著性差异,物种丰富度指数(D)季节差异不...
|
关 键 词: | 外伶仃岛 种类组成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RDA分析 |
收稿时间: | 2023-03-10 |
修稿时间: | 2023-05-16 |
|
| 点击此处可从《上海海洋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上海海洋大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