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共和盆地温性草原植被退化特征分析
引用本文:全晓毅,拉元林,周先,索南加,梁珠英.共和盆地温性草原植被退化特征分析[J].草业与畜牧,2005(10):41-44.
作者姓名:全晓毅  拉元林  周先  索南加  梁珠英
作者单位:全晓毅(青海省贵南县畜牧兽医站,青海,贵南,813100)       拉元林(青海省贵南县草原监理站,青海,贵南,813100)       周先(青海省贵南县草原监理站,青海,贵南,813100)       索南加(青海省贵南县草原工作站,青海,贵南,813100)       梁珠英(青海省贵南县草原监理站,青海,贵南,813100)
基金项目:青海省海南州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草场、牲畜资源调查内容之一
摘    要:以克氏针茅(Stipa sareptana)、紫花针茅(S. purpurea)、青海固沙草(Orinus kokonorica)、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为优势植被的温性草原是共和盆地典型植被类型之一,由于自然环境变迁以及人为活动的影响,共和盆地以责南县地区为中心的克氏针茅、紫花针茅、青海固沙草、芨芨草草原植被退化十分明显,2003年通过样方调查和植被数量分析的方法,对该地区的退化草地特征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退化草地植被盖度比对照区下降30%~50%,优势植物种的禾本科和莎草科等植物逐步减少,明显增加了豆科、菊科、蔷薇科和毒草等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下降52.47%.由于高寒植被的退化,导致了植被群落整体生态功能的下降,进一步加剧了共和盆地的生态环境恶化.

关 键 词:共和盆地  温性草原  退化特征
文章编号:1006-1932(2005)10-0041-04
修稿时间:2005年4月27日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