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雾山不同草地群落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特征 |
| |
作者姓名: | 华娟 赵世伟 张扬 马帅 |
| |
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凌,712100;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凌,71210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 |
| |
摘 要: | 为探讨黄土高原草地植被演替过程活性有机碳的变化规律,揭示草地退耕后的分布特征,在云雾山草原区采集不同草地群落土壤,采用高锰酸钾氧化法对0~100 cm土层活性有机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草地群落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均高于坡耕地,活性有机碳含量大小顺序为:长芒草(Stipa bungeana Trin.)群落>大针茅(Stipa grandis P.Smirn.)群落>铁杆蒿(Artemisia gmelinii Web.ex Stechm.)群落>百里香(Thymus mongolicus Ronn.)群落>退耕草地>坡耕地,且群落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在恢复初期(坡耕地-退耕草地-百里香)活性有机碳含量增加较多,恢复到长芒草群落活性有机碳含量达到最大值,趋于稳定;活性有机碳的密度与含量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并随着土层的加深而呈现减小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活性有机碳含量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r=0.9742),土壤活性有机碳比总有机碳更能反映草地植被恢复初期土壤有机碳库的变化。
|
关 键 词: | 云雾山 草地植被 土壤活性有机碳 土壤活性有机碳密度 分布特征 |
收稿时间: | 2008-09-28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草地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草地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