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米老排与红锥的不同种植模式对林下凋落物和土壤水源涵养能力的影响
作者姓名:梁育兴  袁在翔  王凯  李荣生  张少杰  张鹏鹏  陈勇  孙煜杰
作者单位:广东省德庆林场, 广东 肇庆 526600;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热带林业研究所, 广东 广州 510520;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 广东 广州 510405
基金项目:广东省林学会科技计划项目“西江流域水源涵养林模式构建与筛选”(2021-GDFS-KJ-05);广州市科技局社会发展项目“广州市生态园林科技协同创新中心”(202206010058)
摘    要:[目的] 探究米老排与红锥混交组合模式的水源涵养能力特征,筛选出水源涵养能力最佳的混交组合模式,为西江流域水源涵养林的构建与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3种混交比例(1∶3,2∶2,3∶1)和3种混交方式(株间混交、行带混交、块状混交)设置了9种米老排与红锥的混交林组合模式,并以米老排、红锥纯林为对照,对比分析了11种种植模式凋落物层、土壤层的水源涵养能力差异,利用熵权TOPSIS (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模型筛选出最佳水源涵养能力的混交组合模式。[结果] ①试验林凋落物层生物量、自然持水量、有效拦蓄量和最大持水量分别为1.17~4.21,0.38~2.29,5.15~10.58,6.40~13.37 t/hm2,均与试验林中米老排比例显著正相关(p<0.05);相比于株间混交、块状混交,行带混交的凋落物层生物量与有效拦蓄量较高。②试验林0—30 cm土层的自然持水量、毛管持水量、非毛管持水量、饱和蓄水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756.14~1 007.21,1 130.73~1 388.40,117.96~422.63,1 444.70~1 590.66 t/hm2;其中,毛管持水量、非毛管持水量在不同林分之间差异显著,且均与试验林中米老排比例存在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p<0.05)。③米老排与红锥以3∶1混交比例进行行带混交的林分水源涵养能力最好,米老排纯林次之,其后是其余混交林,最后是红锥纯林。[结论] 在幼龄林阶段,米老排与红锥混交林的水源涵养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好于各自的纯林,且这种混交效应受混交比例与混交方式的影响。

关 键 词:水源涵养  种植模式  凋落物  土壤  熵权TOPSIS模型
收稿时间:2024-05-14
修稿时间:2024-09-19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通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