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粤港澳大湾区 1990—2020 年农作物种植结构时空演变
引用本文:胡韵菲,刘 序,梁俊芬,周灿芳,雷百战,罗旖文,冯珊珊.粤港澳大湾区 1990—2020 年农作物种植结构时空演变[J].广东农业科学,2023,50(1):13-27.
作者姓名:胡韵菲  刘 序  梁俊芬  周灿芳  雷百战  罗旖文  冯珊珊
作者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 / 农业农村部华南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640
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项目(GD21YGL11);广州市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202201011538);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青年导师制项目(R2020QD-052);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十四五”新兴学科团队项目“产业经济与都市农业团队”(202124TD);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人才引进专项(R2022YJ-YB1002)
摘    要:【目的】农作物种植结构的时空变化反映区域农业的供需格局变化,是政府制定未来一段时间内农业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探究粤港澳大湾区过去 30 年的农作物种植结构时空变化规律,为下一步合理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和农业布局提供基础依据。【方法】利用区县级农作物种植数据,综合运用时序变化趋势、空间集聚分析等方法,从种植结构类型和种植面积占比变化趋势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县域种植结构的时空特征。【结果】1990—2020 年,粤港澳大湾区 82% 县市调整了种植结构,粮食和油料、糖蔗等重要农作物的种植比重逐步下降,而蔬菜、水果等高收益作物显著增加,且农作物种植类型丰富度增加。种植结构类型上,以 2010 年为分界,粤港澳大湾区从水稻为主型的种植结构转变为蔬菜为主型占半数,水稻 - 蔬菜 - 水果组合型为辅,水稻为主型、水果为主型和蔬菜 - 水果组合型三类平衡的格局。空间上,不同种植结构类型变化的空间聚集格局有所差异,其中蔬菜和水稻种植在城镇化发展水平相对更高的“广佛”地区呈现空间聚集特征。【结论】过去 30 年,粤港澳大湾区种植结构变化呈现从粮食生产为主向多元种植演变、进一步集中在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的演变趋势。在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增强的背景下,如何守住耕地红线,提高农业综合服务水平,进一步满足城镇居民对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是下一步粤港澳大湾区种植结构调整的关键。

关 键 词:农作物  种植结构  时空变化  空间特征  粤港澳大湾区  县域

Spatial and Temporal Evolution of Crop Planting Structure in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from 1990 to 2020
HU Yunfei,LIU Xu,LIANG Junfen,ZHOU Canfang,LEI Baizhan,LUO Yiwen,FENG Shanshan.Spatial and Temporal Evolution of Crop Planting Structure in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from 1990 to 2020[J].Guang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2023,50(1):13-27.
Authors:HU Yunfei  LIU Xu  LIANG Junfen  ZHOU Canfang  LEI Baizhan  LUO Yiwen  FENG Shanshan
Abstract:
Keywords:crop  planting structure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ng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county-level
点击此处可从《广东农业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广东农业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