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六道沟小流域坡面土壤入渗特性的空间变异研究 |
| |
作者姓名: | 姜娜邵明安 雷廷武张兴昌 |
| |
作者单位: | 1. 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北京,100083;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杨陵,712100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杨陵,712100;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3. 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4.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杨陵,71210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40025106),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重大研究计划课题(90102012) |
| |
摘 要: | 水蚀风蚀交错带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研究其不同地类土壤的入渗特性及其空间变异规律,有助于揭示黄土高原土壤侵蚀过程和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以及流域水文模型精度的提高。本研究选取在水蚀风蚀交错带的强烈侵蚀中心六道沟小流域进行,采用双环定水头入渗法,在六道沟流域内一个长375m的完整天然坡面上网格布点,应用传统统计学方法和地统计学方法对稳定入渗率和前30min累积入渗量等土壤入渗特性重要参数的空间变异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稳定入渗率和前30min累积入渗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480和0.404,在坡面上的变异程度均呈现中等变异性;(2)两个入渗特性参数的试验半方差函数与理论半方差函数均拟合较好,自相关特征距离分别为126m和226m;块金值均大于0,表明在采样间隔范围内可能存在更小尺度的空间变异,要进一步研究在采样间隔内是否具有更小尺度的空间相关特征,可以增加采样密度来分析。
|
关 键 词: | 六道沟小流域 水蚀风蚀交错带 稳定入渗率 空间变异 |
文章编号: | 1009-2242(2005)01-0014-04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