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昌平区农业景观野生蜂多样性的时空动态分布 |
| |
作者姓名: | 伍盘龙 宋潇 夏博辉 徐环李 刘云慧 |
| |
作者单位: |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京 100193,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京 100193,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京 100193,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北京 100193,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京 100193;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多样性与有机农业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93 |
| |
基金项目: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62017)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470514)资助 |
| |
摘 要: | 近年来,由于生境质量的下降和生境丧失,野生蜂多样性急剧下降,严重威胁传粉服务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揭示野生蜂在农业景观镶嵌体中的时空分布格局及不同生境对野生蜂保护的重要性,本研究于2016年4—9月采用网捕法调查了北京昌平农业景观4种主要生境类型(人工林、自然灌木林、荒草地和桃园)中的野生蜂,分析不同生境类型中野生蜂多样性及其时间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野生蜂及其中的大体长蜂和独居蜂的物种数和个体数,以及中体长蜂的个体数均在自然灌木林中最高,人工林中小体长蜂个体数最多,野生蜂总个体数和总物种数均在桃园中最低。在不同月份,所有功能群野生蜂均在自然或半自然生境中最高,5月桃园中最低,原因可能与桃园中对地表杂草的集约化管理有关。多度最大的4个优势物种依次为黄胸彩带蜂、铜色隧蜂、黄芦蜂和隧淡脉隧蜂,其在生境间的时间动态特征不同。调查的4种生境均为野生蜂提供了可利用资源,但自然生境和半自然生境的作用更大;其中,自然灌木林维持了较多具有较高潜在传粉效率的中体长和大体长野生蜂,具有更高的保护价值。为了促进该地区农业景观中不同功能群野生蜂多样性及传粉服务,需提高生境类型的多样性,同时在野生蜂活动高峰季节采取低集约化的生境管理方式。
|
关 键 词: | 野生蜂 功能群 生境 觅食资源 筑巢资源 局部管理 体长 |
收稿时间: | 2017-09-10 |
修稿时间: | 2017-11-27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