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甘蓝茎部用药对小菜蛾内吸活性的影响
引用本文:杨帆,周利琳,王攀,望勇,李芒,刘小明,司升云.甘蓝茎部用药对小菜蛾内吸活性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8(9).
作者姓名:杨帆  周利琳  王攀  望勇  李芒  刘小明  司升云
作者单位:武汉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蔬菜科学研究所
摘    要:为探索新型精准施药方式筛选防治甘蓝小菜蛾的高效内吸性药剂,采用裹茎和灌根2种施药方法,测定12种杀虫剂对小菜蛾初孵幼虫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在裹茎处理下,氯虫苯甲酰胺、乙基多杀菌素和溴氰虫酰胺的活性明显高于其他药剂,最大致死率在84.0%~100.0%范围内,且显著减缓了小菜蛾幼虫的发育进度。在灌根处理下,溴氰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乙基多杀菌素、多杀霉素和阿维菌素的活性较高,最大校正死亡率超过90.0%。药后3~5 d,绝大多数药剂的灌根处理活性高于裹茎处理;用药后7 d,除多杀霉素(药后10、13 d)和阿维菌素外,其他药剂在2种施药方式下对小菜蛾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均没有显著差异。说明茎部用药速效性较根部用药较差,但持效性较好。选择氯虫苯甲酰胺等具有良好内吸性的杀虫剂时可以采用甘蓝茎部用药技术,在初孵幼虫阶段对小菜蛾进行有效防治。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