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喀斯特地区濒危小蓬竹的小生境变化特征
引用本文:刘济明,池馨,王敏,闫国华,文萍,赵晓鹏,李鹏,颜强.喀斯特地区濒危小蓬竹的小生境变化特征[J].贵州农业科学,2013(9):53-57.
作者姓名:刘济明  池馨  王敏  闫国华  文萍  赵晓鹏  李鹏  颜强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林学院
基金项目:贵州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濒危植物小蓬竹生态适应性及育苗技术研究”[黔科合外G字(2009)700101];贵州大学引进人才科研项目“濒危植物小蓬竹个体生态特征及其小生境特点研究”
摘    要:为更好地保护喀斯特濒危竹种小蓬竹,采用实地调查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等分析方法,对喀斯特濒危竹种小蓬竹的小生境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生境类型包括土面、石面、石沟、石缝、石槽和石洞6类,其中,土面、石面和石槽类型面积相对较大,分别为44.52%、29.19%和17.05%。小蓬竹分布地生境的组合类型以土面-石面-石槽组合类型最为普遍,其次是土面-石面组合类型和石面-石槽型组合。各小生境的面积破碎化指数的变化大致呈现石洞>石缝>石沟>石槽>石面>土面的趋势,随着取样面积的增加,石缝、土面、石面和石洞4类小生境的面积破碎化程度逐渐增强;多样性呈先上升后趋于平缓的趋势;均匀度呈先下降后缓慢上升的趋势,且变化范围小;优势度随着样地面积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而丰富度则呈上升的趋势。小蓬竹植物重建时,应以石沟、石缝和石槽为主。

关 键 词:小蓬竹  小生境  变化特征  喀斯特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