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实现四川小麦育种新突破的思考
引用本文:黄光永,何平.实现四川小麦育种新突破的思考[J].种子,1997(2):53-54.
作者姓名:黄光永  何平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绵阳,621002,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绵阳,621002
摘    要:1近二十年四川小麦育种成就70年代以前,四川小麦育种是以引为主,引、育结合的阶段。50年代的南大2419和60年代的阿动都曾是当时主推品种。70年代初,原四川农学院选育出“繁六”,因其高抗条锈病,迟播早熟,耐肥抗倒,适应性广,手工脱粒容易,产量高(4500-5250kg/ha),而成为我省第四次小麦更换的主要品种,省内最大栽培面积曾达80万ha。针对其籽粒较小(千粒重389以下)、品质性状较差,我所组配了70-5858×繁六组合,1976年于F4代中选出了稳定系76-3,继后又从其变异株中系统选育出绵阳11、15、19、20、21号。其共同特点是实现…

关 键 词:小麦  育种  新突破  四川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