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土地资源特征与生态建设 |
| |
作者姓名: | 李军 郭永盛 |
| |
作者单位: | 1. 内蒙古乌兰察布职业学院,内蒙古,乌兰察布,012000 2. 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 |
| |
摘 要: | 农牧交错带实质上是生态交错带,是由种植业为主的农田生态系统和以草食家畜为主的草原生态系统耦合而成的。广义的农牧交错带,是指以草地和农田大面积交错出现为典型景观特征的自然群落与人工群落相互镶嵌的生态复合体。在我国北方是指半湿润农区与干旱、半干旱牧区接壤的过渡地带。农牧交错带具有独特的地理、自然资源和社会特点,是可持续发展理论探索的重要地域。内蒙古的农牧交错带东起大兴安岭东麓的嫩江流域,西至阴山西段及黄河中上游流域,是我国东北、华北农区与北部天然草地牧区分隔的生态过渡带,嫩江、西辽河和黄河发源或流经该区。区内有科尔沁沙地、浑善达克沙地、库布齐沙漠和毛乌素沙地。沙漠化土地总体上在不断扩展,阴山北麓的风蚀沙化区是我国沙漠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因此,内蒙古农牧交错带是华北、东北及其以南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本文通过对该区域生态及社会经济特征的分析,提出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方向。
|
关 键 词: | 农牧交错带 区域生态特征 利用方向 关键技术 |
文章编号: | 1007-4066(2006)01-33-04 |
收稿时间: | 2006-01-04 |
修稿时间: | 2006-01-04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