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环境DNA技术与传统捕捞揭示崇明岛内河鱼类多样性
作者姓名:凌岚馨  范共  胡云  黄俊满  李晨虹
作者单位:上海海洋大学 环境DNA技术与水生态健康评估工程中心;上海海洋大学 海洋动物系统分类与进化上海高校重点实验室,上海海洋大学 环境DNA技术与水生态健康评估工程中心;上海海洋大学 海洋动物系统分类与进化上海高校重点实验室,上海海洋大学 环境DNA技术与水生态健康评估工程中心;上海海洋大学 海洋动物系统分类与进化上海高校重点实验室,上海海洋大学 环境DNA技术与水生态健康评估工程中心;上海海洋大学 海洋动物系统分类与进化上海高校重点实验室,上海海洋大学 环境DNA技术与水生态健康评估工程中心;上海海洋大学 海洋动物系统分类与进化上海高校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部分地方院校能力建设(19050501900)
摘    要: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其内河网密布,鱼类资源众多,但违规捕捞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影响崇明岛鱼类资源。鱼类多样性是水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指标,为评估上海崇明岛内鱼类资源、揭示鱼类多样性,于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在崇明岛内河设置24个采样位点,利用环境DNA(eDNA)技术与传统捕捞手段,每个季度进行了1次共4次采样调查。调查共检出13个目级阶元的78种鱼类,其中鲤形目最多,约占44%。基于捕获鱼类样本计算的全年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为2.08,基于eDNA数据计算的全年香农-威纳样性指数值为2.96,表明崇明岛具有较丰富的鱼类多样性。两种方法检测出共同的优势种为鳊(Parabramis pekinensis)、似鳊(Pseudobrama simoni)、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子陵吻虾虎鱼(Rhinogobius giurinus)、大鳍(Acheilognathus macropterus),表明崇明岛内河鱼类群落结构由淡水鱼类主导。主坐标分析和PERMANOVA检验结果显示东-西部群落鱼类组成存在差异(R2=0.101 2,P=...

关 键 词:eDNA  崇明岛  生态调查  生物多样性
收稿时间:2022-03-28
修稿时间:2022-07-02
点击此处可从《上海海洋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上海海洋大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