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氮量和播种密度对不同熟期油菜干物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
| |
作者姓名: | 田效琴 李卓 刘永红 |
| |
作者单位: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南方丘区节水农业研究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66;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南方丘区节水农业研究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66;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南方丘区节水农业研究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66 |
| |
基金项目: | 四川省财政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旱地油菜-玉米两熟模式精简高效节水及机械化栽培关键技术研究(2016GYSH-007),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创新和突破性新品种培育(2016zypz-013),四川省财政创新能力提升工程专项(2017QNJJ-006),公益性科研(农业)专项西南丘陵旱地主要粮油农作节水节肥节药综合技术集成与示范(20150312701) |
| |
摘 要: | 为探究不同熟期油菜在施氮量和密度互作下的干物质积累、分配、对籽粒贡献与产量效应,以不同熟期(早熟和晚熟)油菜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15-2016年在简阳进行品种、氮肥与密度三因素多水平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密度对干物质积累、分配和对籽粒贡献的影响总体均大于施氮量。在密度和氮肥互作效应下,干物质积累量的改变量总体上表现为成熟期>花末期>盛花期>初花期>苗期,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密度的增大而显著减少,其中晚熟品种对密度和施氮量的变化更为敏感;干物质分配率在花期前、花期、成熟期最大差异分别表现在叶片、茎秆、角果。在相应生育期,随着密度的增大,叶片分配率显著递减,而茎秆、角果的分配率则显著递增;干物质贡献量随着密度增大而减少,晚熟品种较早熟品种的降幅大,随着施氮量增加晚熟品种干物质贡献量呈上升趋势,早熟品种干物质贡献量花前呈上升趋势,花后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除低氮处理外)。在低氮(120 kg·hm-2)、中氮(240 kg·hm-2)下,随着密度的增大,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高氮(360 kg·hm-2)条件下,随着密度增大,产量显著递增;早熟品种的产量在中氮(240 kg·hm-2)下达到最高,平均为2 244.75 kg·hm-2;晚熟品种的产量在高氮(360 kg·hm-2)下达到最高,平均为2 472.15 kg·hm-2;早熟品种最佳密肥组合为240 kg·hm-2和30~45万株·hm-2,晚熟品种最佳密肥组合为360 kg·hm-2和30~45万株·hm-2。综上,氮肥和密度主要通过改变干物质积累量和花后干物质贡献量来影响产量,晚熟品种更易通过调节氮肥和密度等手段实现高产量。本研究结果为不同熟期油菜氮肥及密度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
关 键 词: | 油菜 氮肥 密度 干物质 产量 |
收稿时间: | 2017-08-23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核农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核农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