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马铃薯疮痂病链霉新变种的分离与生物学特性分析
引用本文:马建荣,余永红,黎敬鸿,陈力畅,何海林.马铃薯疮痂病链霉新变种的分离与生物学特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18):139-142.
作者姓名:马建荣  余永红  黎敬鸿  陈力畅  何海林
作者单位: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520;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520;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520;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520;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520
基金项目:广东省大学生"攀登计划"专项资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项目;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院级课题
摘    要:目的]研究土壤中分离到C9菌株的种类归属和生物学特性。方法]扩增C9菌株的16S rDNA序列,并进行系统发育建树。检测C9菌株对不同碳源、氮源的利用能力,以及对不同抗生素、渗透压的敏感性。利用GC-MS法测定C9菌株的脂肪酸组分,并扩增其脂肪酸合成关键酶——3-酮脂酰ACP合成酶Ⅲ(FabH)编码基因,并进行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基于C9菌株的16S rDNA序列分析,结合分析其菌落形态特征,初步判断C9菌株为马铃薯疮痂病链霉菌(Streptomyces scabies)。但C9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与已报道的S.scabies菌株有明显差异,进一步盆栽试验结果显示C9菌株不能引起马铃薯疮痂病,其染色体上也没有扩增获得致病岛(PAI)区域中致病性相关的基因,说明该菌株不具有马铃薯疮痂病致病性,为Streptomyces scabies的一个新变种。C9菌株的脂肪酸组成测定结果显示其主要合成棕榈油酸(C_(16∶1))和棕榈酸(C_(16∶0)),其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达36.2%,也符合马铃薯疮痂病非致病株的特征。C9菌株基因组中fabH基因序列和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Streptomyces scabies都具有极高的一致性。结论] C9菌株为马铃薯疮痂病链霉菌新变种。C9菌株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马铃薯疮痂病链霉菌的基础代谢机制或探索其致病机理提供了良好的材料。

关 键 词:马铃薯疮痂病链霉菌  16SrDNA  脂肪酸组成

Isolation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of a New Variety of Streptomyces Potato Scab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