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耕种年限红壤性水稻土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 |
| |
作者姓名: | 马良 徐仁扣 |
| |
作者单位: | 1.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210008;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2.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210008 |
| |
基金项目: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群(KZCX2-YW-Q10-3)和创新前沿领域项目(ISSASIP0711)资助 |
| |
摘 要: | 以江西省余江县不同种植年限的红壤性水稻土为对象,研究了土壤有机质、pH、阳离子交换量(CEC)、游离氧化铁含量和氧化铁活化度随时间变化趋势;选择耕种7、22和80年的土壤剖面,研究了游离氧化铁和无定形氧化铁在剖面不同层次的分布。结果表明,耕层(0~20cm)土壤有机质含量随着水稻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淹水种稻导致土壤pH升高,但主要发生在种稻的前7年,7~80年间土壤pH变化不大。土壤CEC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在17年达到最大,然后随种稻时间的进一步增加而减小。土壤游离氧化铁含量随种稻时间呈下降趋势,但种稻后土壤氧化铁的活化度高于母土旱地红壤。对7年和80年水稻土,表层土壤游离氧化铁的含量低于底层土壤,说明铁在剖面中存在淋溶迁移。7年和22年水稻土表层土壤无定形氧化铁含量高于底层土壤,但对80年水稻土,土壤无定形氧化铁随采样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
关 键 词: | 水稻土 种植年限 土壤性质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土壤》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土壤》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