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新疆生物改良盐碱地效益研究
作者姓名:任崴  罗廷彬  王宝军  苏逢春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1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22团,新疆,阜康,830015
基金项目:中科院农办项目"新疆盐碱地高效利用与耐盐小麦开发研究;中科院知识创新项目"新疆山地-绿洲-荒漠物质平衡及其对生态空间格局的影响(以三工河流域为例)
摘    要:生物改良盐碱地主要是通过将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的结合起来,培肥地力,从而提高盐碱地(盐渍化土地、碱化土地)的经济效益。在土壤盐分含量较高时,通过2a直接种植比较耐盐的禾本科牧草,0~40cm土壤的脱盐率可达67.3%以上;种植直根系作物枸杞3a后,0~40cm土壤的脱盐率为78.7%。而利用灌水洗盐方式改良盐碱地耗水量大,是生物改良方式的1.6倍。在土壤盐分含量高于1.5%时,利用生物方式改良后土地的产量高于灌水洗盐后的产量。生物改良盐碱地是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兼优的改良盐碱地模式。在以硫酸盐为主的干旱区盐碱地,种植耐盐牧草结合正常灌溉改良盐碱地切实可行。

关 键 词:生物改良盐碱地  生产效益
文章编号:1000-7601(2004)04-0211-04
修稿时间:2004-03-18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