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胺盐化合物在水稻土中的吸附与淋溶行为 |
| |
作者姓名: | 王雄科 向垒 郑美洁 莫测辉 李彦文 赵海明 蔡全英 李慧 |
| |
作者单位: | 暨南大学环境学院, 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州 510632,暨南大学环境学院, 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州 510632;暨南大学生态学系, 广州 510632,暨南大学环境学院, 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州 510632,暨南大学环境学院, 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州 510632,暨南大学环境学院, 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州 510632;暨南大学生态学系, 广州 510632,暨南大学环境学院, 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州 510632;暨南大学生态学系, 广州 510632,暨南大学环境学院, 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州 510632,暨南大学环境学院, 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州 510632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1211,41173101,41301337);广东省高校高层次人才项目;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2108102043) |
| |
摘 要: | 通过吸附批处理实验及土柱淋溶实验, 探讨了3种典型季胺盐化合物(QACs)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胺(DTAC)、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AB)及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氯化胺(DDAC)在水稻土中的吸附和淋溶行为。结果表明, QACs(20 mg·L-1)的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R2>0.995),其有机碳分配系数(Koc)为3056~36 245 mL·g-1,与其分子量及碳链长度显着正相关(P<0.01),即其吸附性能强弱为DDAC>CTAB>DTAC.DDAC和CTAB为易吸附型污染物, DTAC为中等吸附型污染物。中性淋溶条件(pH=7)下, QACs(20 mg·kg-1)难被淋溶, 土柱淋溶率为27%~41%,与其分子量及碳链长度显着负相关(P<0.01);酸性淋溶(pH=4)及去除土壤有机质条件下, QACs的淋溶能力均大幅提高, 土柱淋溶率分别为42%~63%及58%~74%.
|
关 键 词: | 季胺盐化合物 吸附 土柱淋溶 水稻土 有机污染物 |
收稿时间: | 2015-02-13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