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区不同恢复年限对天然草地土壤碳库动态的影响 |
| |
作者姓名: | 党珍珍 周正朝 王凯博 姚小萌 |
| |
作者单位: | 陕西师范大学 旅游与环境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2;陕西师范大学 旅游与环境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2;中国科学院 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陕西 西安 710075;陕西师范大学 旅游与环境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2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黄土高原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碳来源判定与周转特征"(41301610);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项目(2014KJXX-52);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资助项目(131025);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KZZD-EW-04) |
| |
摘 要: | [目的]揭示不同恢复年限的天然草地土壤碳库动态变化及其剖面分布特征,全面认识和理解天然草地恢复下土壤有机库、无机碳库的动态特征。[方法]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试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农田为对照,对黄土丘陵区不同恢复年限(11,16,22和35a)的天然草地土壤有机碳(SOC)、无机碳(SIC)、总碳(STC)的动态变化及其剖面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1)天然草地恢复过程中表层(0—10cm)SOC含量随植被恢复年限显著增加,下层(10—100cm)SOC含量随植被恢复年限变化不明显;0—100cm土层SOC储量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但仍未达到农田SOC储量的水平。(2)天然草地0—20cm土层SIC含量呈相对脱钙现象,0—100cm土层SIC库储量约为SOC库储量的2.7~4.5倍。土壤无机碳库随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无明显变化,但SIC的剖面分布深度发生改变。(3)土壤总碳库随恢复年限增加无明显变化,0—100cm土层SIC储量在STC库中所占比例约为75.6%~86.0%。[结论]短时间内天然草地的土壤碳汇效应并不明显,碳库增汇效应需要长期的过程。
|
关 键 词: | 天然草地 土壤有机碳 土壤无机碳 碳储量 黄土高原 |
收稿时间: | 2014-05-08 |
修稿时间: | 2014-05-23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通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