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主体功能区视角下湖北省耕地利用转型时空分异特征
引用本文:朱庆莹,王玉琳,陈坤,等. 主体功能区视角下湖北省耕地利用转型时空分异特征[J]. 农业工程学报,2024,40(15):222-232. DOI: 10.11975/j.issn.1002-6819.202404127
作者姓名:朱庆莹  王玉琳  陈坤  陈银蓉
作者单位:1.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州 510642;2.自然资源部华南热带亚热带自然资源监测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700;3.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武汉 430070
基金项目:广东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GD24YGL03);广州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23GZQN28);广州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4A04J3280);自然资源部华南热带亚热带自然资源监测重点实验室课题(2024NRMZ06);自然资源部滨海城市地下空间地质安全重点实验室课题(BHKF2023Y02)
摘    要:
明晰不同主体功能区耕地利用转型时空分异特征对耕地资源可持续管理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在基于要素诱致性替代理论阐述耕地利用转型机理的基础上,以湖北省所有区(县)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经济、自然地理、农业生产等数据对1995—2019年间不同主体功能区耕地利用转型时空分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湖北省耕地功能转型随时间主要呈倒“V”型变化特征,各主体功能区早中期主要发生负转型,后期主要发生正转型;空间上呈现鄂西山区及武汉城市圈少数地区转型程度较为剧烈,其余地区相对平缓;生态功能区转型最为剧烈,而重点发展区转型最缓和。2)湖北省耕地空间转型随时间呈“N”型变化特征,各主体功能区随时间正负转型交错;空间上呈现江汉平原及武汉城市圈的部分地区转型较剧烈而鄂西等山区转型较弱的特征,农产品主产区转型最剧烈,重点发展区次之,生态功能区最平缓;3)湖北省耕地利用总转型随时间呈M”型变化特征,各主体功能区早中期主要发生负转型,后期主要发生正转型;空间上表现为江汉平原及武汉城市圈的部分地区转型剧烈程度强于鄂西等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强于重点发展区和生态功能区。不同主体功能区在社会经济条件、耕地资源禀赋等方面异质性明显,应采取差异化的政策设计引导耕地利用转型,服务湖北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


关 键 词:土地利用  耕地利用转型  功能转型  空间转型  时空分异  主体功能区
收稿时间:2024-04-20
修稿时间:2024-06-20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工程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工程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