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粮食产量预测理论、方法与应用Ⅲ.粮食生产潜力中、长期预测理论、模型及其应用
引用本文:刘书田,王铄今,米长虹,侯彦林,郑宏艳,王农,蔡彦明,黄治平,夏维,任军,王新民,侯显达.粮食产量预测理论、方法与应用Ⅲ.粮食生产潜力中、长期预测理论、模型及其应用[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4,31(3):220-226.
作者姓名:刘书田  王铄今  米长虹  侯彦林  郑宏艳  王农  蔡彦明  黄治平  夏维  任军  王新民  侯显达
作者单位: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天津 300191,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 100089,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天津 300191,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天津 300191,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天津 300191,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天津 300191,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天津 300191,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天津 300191,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天津 300191,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33,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11,北京优雅施软件研发服务中心, 北京 100089
基金项目: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2014-cxgc-hyl)
摘    要:粮食生产潜力中、长期预测的目的是为国家中、长期粮食生产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粮食生产潜力中、长期预测的"双向预测理论":从若干个预测模型中选择出2个模型,一个模型预测的未来产量是持续增加的,体现产量持续增加的科技进步力量;另一个模型预测的未来产量是先增加后减少或持续减少的,体现影响产量持续增加的负面综合因素力量。应用结果表明:模型可预测未来1~10年的粮食生产潜力,平均预测误差在5%以内。大量案例证明粮食生产潜力中、长期预测的"双向预测理论"是科学的、方法是通用的、结果是实用的。

关 键 词:粮食潜力  中长期  预测  理论  方法
收稿时间:2014/3/25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