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猪的毛色遗传与毛色测交的初步研究
引用本文:彭中镇,邓昌炎,熊远著,吴梅芳,陈顺友,陈慎洪,刘华祥.猪的毛色遗传与毛色测交的初步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82(3).
作者姓名:彭中镇  邓昌炎  熊远著  吴梅芳  陈顺友  陈慎洪  刘华祥
作者单位:华中农学院牧医系湖北白猪选育研究组 (彭中镇,邓昌炎,熊远著,吴梅芳,陈顺友,陈慎洪),华中农学院牧医系湖北白猪选育研究组(刘华祥)
摘    要:用16种交配组合所产4617头仔猪的毛色研究证实:长白猪和大约克猪的白毛色对地方良种猪的两头黑毛色为显性。与几种携带有非白毛基因的杂种交配所产的1572头仔猪同样全为白毛。当用大长通中的杂合子公猪同纯合隐性通城母猪回交时,所得102头回交仔猪中47头为白色,55头为非白色,毛色表型比率与1:1相符(x_c~20.05)。杂合子公猪相交所得的457头仔猪中白毛与非白毛分别为355头与102头,符合予期的3:1(P>0.05)。其余9个交配组合中(8—19组),除一个组合外,也都与预期相符。在培育湖北白猪及其品系的工作中,识别非白毛基因的携带者并予以淘汰,迅速地降低非白毛基因频率。采用三种毛色测交法:(Ⅰ)未知基因型的被测者同纯合隐性个体通城猪交配;(Ⅱ)被测公(母)猪同已知为杂合子的母(公)猪交配;(Ⅲ被测公猪与大群母猪交配。在一定概率水平下被判定为不携带非白毛基因的显性纯合子。公猪在以后的交配所产的仔猪,全为白毛。证明用测定交法以识别非白毛在因携带者的准确性较高,根据测交结果并藉以选择白毛是有效的。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