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湖北省县域粮劳变化耦合模式与乡村发展类型
作者姓名:安彬  宁悦文  肖薇薇  陈皓  刘宇峰
作者单位:1.安康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陕西省院士专家工作站,陕西 安康 725000;陕南乡村振兴研究中心,陕西 安康 725000;2.安康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陕西省院士专家工作站,陕西 安康 725000;3.陕南乡村振兴研究中心,陕西 安康 725000;4.咸阳师范学院地理与环境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基金项目:陕西省科技厅项目 ( 2021KRM033 );陕西省教育厅项目 ( 20JK0002 );安康学院校内专项项目 ( 2021AYKFKT03 );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陕南乡村振兴研究中心资助项目 ( 2018-11 )
摘    要:利用湖北省2003-2017年81个县域的粮食产量和农业劳动力数据,运用粮劳弹性系数模型方法,分析了湖北省粮劳时空变化特征及对应耦合模式.结果表明,2003-2017年湖北省粮食生产整体呈现稳中有增态势,呈"中高周低"中增周减"空间特征,高产区集中在鄂西北中部与江汉平原南部;农业劳动力总量持续减少,呈"东多西少"东增西减"空间特征,密集区集中在江汉平原东部和鄂东北丘陵西部.2003-2017年湖北省最典型的粮劳耦合变化模式为粮增劳减型(60.49%),其次为粮劳同减型(23.46%)和粮劳同增型(11.11%),粮减劳增型占比最低(4.94%).受地理条件和农业政策的影响,湖北省乡村发展类型呈现多样化并存的格局:中部多分布外延扩张型和农业现代化型县域,东部和西部多分布产业转移型和种养一体化型县域;2010年前后两时段县域乡村发展类型转换较为复杂,维持不变相对较少.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