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蚂蚁筑巢对西双版纳热带森林土壤碳矿化动态的影响
引用本文:杨林, 杨蕊, 徐正会, 等. 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地区蚂蚁群落与分布格局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22, 37(3): 365-378. DOI: 10.12101/j.issn.1004-390X(n).202110005
作者姓名:杨林  杨蕊  徐正会  武必念  都红  张新民
作者单位:1.西南林业大学 生物多样性保护学院,云南省森林灾害预警与控制重点实验室,云南 昆明 65022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860615,32060122,3176063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应急管理项目子课题(31750002);生态环境部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和评估项目(2019—2023年)。
摘    要:目的揭示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蚂蚁多样性规律。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该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地区蚂蚁群落与物种分布格局。结果在9块样地中采获蚂蚁8亚科49属104种,其中优势种3个,较常见种12个,较稀有种30个,稀有种59个。在蚂蚁群落中,爪哇扁头猛蚁 (Ectomomyrmex javanus Mayr)垂直分布范围最大,多数蚂蚁物种生态适应幅度狭窄,选择在地表觅食、土壤内筑巢。随着海拔上升,各样地中蚂蚁物种数总体下降,5类生境中季雨林物种最丰富(61种),中山常绿阔叶林物种最贫乏(13种)。蚂蚁群落多样性主要指标均表现出多域效应现象,各样地蚂蚁群落间相似性处于极不相似至中等不相似水平。结论研究区域蚂蚁群落结构和物种分布主要受气候、植被类型和人为干扰影响,低海拔生境植物丰富、食物充足,蚂蚁物种丰富度较高;人为干扰破坏了栖息生境,蚂蚁物种多样性降低。大部分蚂蚁物种生态适应幅度狭窄,对生境的选择较严格,与自身的身体构造和生态适应性有关。总体来看,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地区蚂蚁资源较丰富,不同生境间蚂蚁群落分化明显,具有不同生态功能和保护价值。

关 键 词:蚁科  群落  生物多样性  分布规律  大围山
收稿时间:2021-10-08
修稿时间:2022-04-15
点击此处可从《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