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聚博士诊病手记(三十五)黄瓜棒孢叶斑病的诊断与防治 |
| |
引用本文: | 朱广雪, 岳圆圆, 朱青艳, 温智浩, 孙炳学, 周荣佳, 谢学文, 柴阿丽, 李磊, 范腾飞, 李宝聚, 石延霞. 河北省多主棒孢对3种常用杀菌剂的抗性及替代药剂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的防治效果[J]. 农药学学报, 2024, 26(6): 1144-1153. DOI: 10.16801/j.issn.1008-7303.2024.0088 |
| |
作者姓名: | 朱广雪 岳圆圆 朱青艳 温智浩 孙炳学 周荣佳 谢学文 柴阿丽 李磊 范腾飞 李宝聚 石延霞 |
| |
作者单位: | 1.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蔬菜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2.北京市通州区农业 (种植) 技术推广中心,北京 101100 |
| |
基金项目: | 北京设施蔬菜创新团队项目 (BAIC0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2022YFD1400900);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 (CAAS-ASTIP-IVFCAAS). |
| |
摘 要: | ![](https://cache.aipub.cn/images/www.nyxxb.cn/fileNYXXB/journal/article/nyxxb/2024/6/nyxxb-26-6-zhuguangxue-1.jpg)
为明确河北省黄瓜主产区多主棒孢对3种常用杀菌剂 (啶酰菌胺、肟菌酯和腐霉利) 的抗性水平并筛选有效防治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了2020—2021年河北省唐山、邯郸地区多主棒孢对啶酰菌胺、肟菌酯和腐霉利的敏感性,利用PCR技术分析了CcSdh及CcCytb抗性突变基因型,采用盆栽试验评价了10种常用杀菌剂对该地区主流抗性突变体SdhB-I280V&Cytb-G143A的防治效果,并进行高效替代药剂交替使用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河北省唐山、邯郸黄瓜主产区的多主棒孢对啶酰菌胺、肟菌酯和腐霉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其中,啶酰菌胺对280株多主棒孢的平均EC50值为8.12 μg/mL,抗性频率为27.43%;肟菌酯对144株多主棒孢的平均EC50值为62.6 μg/mL,对162株多主棒孢 (含EC50值大于200 μg/mL的18株菌) 的抗性频率为99.49%;腐霉利对163株多主棒孢的平均EC50值为6.95 μg/mL,抗性频率为52.76%。共检测出11种CcSdh抗性突变类型,突变频率达到56.86%。![](https://cache.aipub.cn/images/www.nyxxb.cn/fileNYXXB/journal/article/nyxxb/2024/6/nyxxb-26-6-zhuguangxue-2.jpg) 其中6种为单突变,4种为双突变,1种为三突变。供试多主棒孢CcCytb仅携带G143A突变,发生频率为100%。盆栽药效试验中,两种混配药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WP) + 50%腐霉利WP和50%异菌脲WP + 75%吡醚 • 丙森锌WP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的防效最高,分别为71.52%和70.52%;其次是复配药剂75%吡醚 • 丙森锌WP,防效为57.90%;两种混配药剂75%百菌清WP + 50%腐霉利WP和50%异菌脲WP + 75%吡醚 • 丙森锌WP交替使用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的盆栽防效和田间防效分别为71.53%和94.64%。表明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混配并交替使用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的防治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https://cache.aipub.cn/images/www.nyxxb.cn/fileNYXXB/journal/article/nyxxb/2024/6/nyxxb-26-6-zhuguangxue-1_mini.jpg)
|
关 键 词: | 多主棒孢 啶酰菌胺 肟菌酯 腐霉利 抗性 黄瓜棒孢叶斑病 替代药剂 |
收稿时间: | 2024-01-16 |
|
| 点击此处可从《农药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农药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