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纳米羟基磷灰石改性生物炭对铜的吸附性能研究
作者姓名:朱司航  赵晶晶  楚龙港  尹英杰  陈冲  商建英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京 100193;教育部植物-土壤相互作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93;农业部华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93,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京 100193;教育部植物-土壤相互作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93;农业部华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93,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京 100193,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京 100193,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京 100193;教育部植物-土壤相互作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93;农业部华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93,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京 100193;教育部植物-土壤相互作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93;农业部华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9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01232);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201710019065)
摘    要:为了提高生物炭对重金属铜的吸附能力,选取小麦秸秆作为原料,将不同比例纳米羟基磷灰石与秸秆混合均匀,在600℃高温限氧条件下制备了羟基磷灰石改性生物炭材料,比较了生物炭和生物炭改性材料对铜的吸附特性,同时分析了两者间的表面特征等。结果表明:热重分析显示,生物炭表面附着纳米羟基磷灰石可以提高生物炭的热稳定性;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显示,纳米羟基磷灰石可以较为均匀地附着在生物炭表面,但同时会伴随不同程度的聚集现象;接触角测试结果显示,生物炭表面附着纳米羟基磷灰石可降低其疏水性;生物炭和生物炭改性材料对铜的吸附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生物炭改性材料可使铜的吸附速率提高7.69%~130.77%;生物炭和生物炭改性材料对不同浓度的铜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对铜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32.65 mg·g~(-1)和57.01 mg·g~(-1)。

关 键 词:纳米羟基磷灰石  小麦秸秆  生物炭  Cu2+  吸附
收稿时间:2017-04-11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