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泥再悬浮条件下pH值对磷的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
| |
作者姓名: | 李大鹏 黄勇 李伟光 |
| |
作者单位: | 1.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90;苏州科技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江苏,苏州,215011 2. 苏州科技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江苏,苏州,215011 3.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9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
,
江苏省环境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
| |
摘 要: | 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分析方法,研究了底泥再悬浮条件下,不同pH值对磷的赋存形态以及生物有效磷(BAP)的影响.结果表明,底泥再悬浮会促进上覆水中的磷向底泥迁移,而这种促进作用随着pH值的增加逐渐减弱.在底泥再悬浮条件下,pH值对不同形态磷的数量分布有明显影响:BD-P、NH4Cl-P含量随着pH值升高而增加,而Al-P、NaOH-nrP和Ca-P含量则在不同pH值条件下均有所增加,pH较低时,Al-P、Ca-P增加量较大.与原底泥相比,pH<8时,潜在活性磷(PMP)含量以及PMP/TP均显著降低,而pH较高时,则显著增加,由此推测,pH<8时,底泥再悬浮促进了易释放态磷向难释放态磷转化;pH<8时,碳酸氢钠可提取磷(Olsen-P)含量减少,而pH较高时,Olsen-P含量大幅度增加;不同pH条件下,藻类可利用磷(AAP)生成量均显著增加,但随着pH值升高,AAP生成量逐渐减少.线性相关分析表明,AAP与PMP、TP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
关 键 词: | pH值 磷 赋存形态 生物有效性 底泥再悬浮 底泥 |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