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工厂化养殖密度对黄条鰤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作者姓名:姜燕  王维鑫  徐永江  柳学周  崔爱君  王滨  周鹤庭
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深蓝渔业工程联合实验室, 山东 青岛 266071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D0900901, 2020YFD0900605);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经费项目(2060302202101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20TD47); 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47).
摘    要:养殖密度是水产养殖管理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参数, 适宜的养殖密度能够降低养殖动物的应激胁迫水平, 促进其健康、快速生长。为探究黄条鰤(Seriola lalandi)在陆基工厂化养殖条件下的最适密度, 本研究对 1 龄黄条鰤 [(565.83±70.22) g]开展为期 60 d 的养殖实验, 共设置 10 尾/m3 (低密度组)、20 尾/m3 (中密度组)和 30 尾/m3 (高密度组) 3 个密度组。实验过程中测量并计算包括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肥满度和肝体指数在内的生长指标, 并检测血液生理、血清生化、肝脏和肾脏组织的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 中、高密度组黄条鰤的增重率、 特定生长率在第 60 天时均显著低于低密度组对应的数值(P<0.05); 在 3 个密度组中, 低密度组的特定生长率在 60 d 时显著高于 30 d 的数值(P<0.05), 中密度组的特定生长率在 60 d 与 30 d 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高密度组的特定生长率在 60 d 时低于 30 d 的数值, 说明高密度养殖对黄条鰤的生长产生了的胁迫。整个实验过程中, 血清中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等的含量在 30 d 和 60 d 时均随养殖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 生长激素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 Ⅰ的含量呈相反趋势; 肝脏和肾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和丙酮酸激酶的活性在 30 d 和 60 d 时整体呈现随养殖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的趋势(P<0.05), 说明高密度养殖对黄条鰤的生理造成了胁迫。由此可见, 从生长、生理和生产实践角度综合评价, 中密度(20 尾/m3 )是 1 龄黄条鰤工厂化养殖的适宜密度, 相关研究结果将为黄条鰤工厂化养殖技术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关 键 词:黄条鰤   养殖密度   生长   生理生化   胁迫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水产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水产科学》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