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半干旱地区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姓名:高盼  王宇先  徐莹莹  杨慧莹  王晨  张巩亮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省属科研院所科研业务费项目 CZKYF2021-2-C02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跨越工程专项 HNK2019CX12-06;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子课题 XDA28130504;国家农业环境齐齐哈尔观测实验站项目 NAES058AE10
摘    要:为了探索半干旱区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和产量的影响,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秸秆长期定位试验田为研究对象,对CK(常规种植)、FM(秸秆翻埋还田)和FG(秸秆覆盖还田)3种处理下土壤颗粒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及玉米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各土层均是黏粒(<0.053μm)有机碳含量最高。FM处理4个土层砂粒(>0.250μm)和黏粒(<0.053μm)有机碳含量平均值分别提高了21.78%和20.51%,FG处理分别提高了25.87%和13.52%。FM处理在各土层水溶性有机碳含量最高,在0~10和>10~20 cm土层中顺序为FM>FG>CK,其中FM处理分别较CK增加22.73%和38.25%,FG处理分别较CK提高2.48%和26.32%。在>20~30和>30~40 cm土层中,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依次为FM>CK>FG,其中FG降低幅度分别为14.55%和9.41%,而FM处理增加幅度分别为10.68%和17.85%。不同处理之间穗长、穗粗和穗行数差异不明显。穗粒数顺序为FM>FG>CK,籽粒含水量顺序为FG>CK>FM;产量顺序为FM>FG>CK,FM和FG处理分别较CK增产5.20%和3.20%。

关 键 词:半干旱地区  秸秆还田  颗粒有机碳  水溶性有机碳  产量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