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从18亩到1300万亩——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保护性耕作发展道路
引用本文:晋农.从18亩到1300万亩——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保护性耕作发展道路[J].当代农机,2013(1).
作者姓名:晋农
摘    要:保护性耕作作为世界农业的一项先进耕作技术,是相对于传统农业的一场革命,是依托机械化手段实施以作物秸秆覆盖和免少耕播种为主要内容的农业耕作技术.它具有保水、保土、保肥、节本、增产、增收的显著效果.从1992年开始,山西省农机部门与中国农业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合作,率先在山西省尧都区的18亩(1.2 hm2)旱地上进行了保护性耕作试验研究,拉开了"保护性耕作中国化"的序幕.经过20年来的积极探索和不懈努力,逐步创立了一整套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和机具系统.到2012年,全省实施面积达到1300万亩(86.67万hm2),年增产粮食6.5亿kg,节本增效17.5亿元,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保护性耕作发展道路.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