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宏转录组研究蔬菜秸秆发酵体系细菌群落
引用本文:丁建莉,魏丹,金梁,李艳,李樵,吴凯.基于宏转录组研究蔬菜秸秆发酵体系细菌群落[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0,39(11):2653-2660.
作者姓名:丁建莉  魏丹  金梁  李艳  李樵  吴凯
作者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97;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97;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97;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97;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97;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97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D1100304);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专项(KJCX20190408,KJCX20200601);北京市博士后基金(ZZ2019-48);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博士后基金(2019-ZZ-003);中国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项目(cpr/19/401)
摘    要:分析蔬菜秸秆快速好氧发酵过程中活性细菌群落丰度、组成、多样性的演变规律,为进一步挖掘微生物资源,调节发酵工艺提供理论参考依据。依托罐式有机物料快速腐解设备,选取发酵过程中4个不同发酵时期(升温期、高温期、降温期和腐熟期)的有机物料为研究对象,提取微生物总RNA、反转录cDNA,以16S rRNA基因为分子标靶,借助qPCR技术和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研究不同发酵时期细菌群落丰度、组成、多样性的变化及群落组成与物料理化因子偶联分析,揭示群落与理化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不同发酵时期物料的pH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升温期物料pH为6.26,而到了高温期乃至腐熟期pH均在8.0以上;发芽指数随着发酵进程推移达到94%以上。高温期的细菌数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时期。各个时期的活性细菌α多样性指数,除Simpson指数外,其余差异不显著。不同时期的优势菌门均是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但相对丰度变化较大;不同时期菌群属组成和相对丰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升温期存在其他时期检测不到的菌属。通过CCA分析可知pH是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

关 键 词:蔬菜秸秆  细菌群落多样性  宏转录组  不同发酵时期
收稿时间:2020/3/12 0:00:00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