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荔枝主要害虫防治技术研究进展与综合治理体系构建
引用本文:陈炳旭,董易之,李文景,全林发,姚 琼,徐 淑,池艳艳.荔枝主要害虫防治技术研究进展与综合治理体系构建[J].广东农业科学,2020,47(11):103-113.
作者姓名:陈炳旭  董易之  李文景  全林发  姚 琼  徐 淑  池艳艳
作者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广东省植物保护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640
基金项目:国家现代农业(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32-1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D0202100)
摘    要:对近 30 年来国内外荔枝害虫防治技术研究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和梳理:监测预警技术主要用于对荔枝蒂蛀虫、荔枝蝽和鳞翅目食叶害虫防治适期的预测;农业防治措施主要有间伐疏植、回缩修剪、严控冬梢、清理落果、果园生草和间种豆科作物等;生物防治技术包括释放天敌昆虫和施用生物农药等,人工释放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是目前荔枝上较为成功的“以虫治虫”例子,B.t. 和绿僵菌制剂等生物农药对荔枝鳞翅目食叶害虫低龄幼虫有一定的防效;物理防治技术包括色诱、性诱、灯光诱杀和干扰等;化学防治仍是目前防治荔枝害虫最重要的手段,但正式登记的只有拟除虫菊酯类、有机磷类和除虫脲等药剂,而防效更好的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和噻虫胺等药剂尚有待登记。根据多年研究积累和实践经验,提出在荔枝开花前和谢花后各施药 1 次以防治多种害虫为害或压低虫口基数;释放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以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对于荔枝蒂蛀虫要贯彻“兼前 - 抓中 - 控后”和“成虫、卵和初孵幼虫一起杀”的防控策略,在幼果期通过预测预报确定其防治适期可提高防效和减少施药次数;果实及时采收、采后及时修剪,保秋梢、控冬梢和冬季清园等措施都有助于压低虫口基数。

关 键 词:荔枝害虫  防治技术  监测预警  综合治理  生物防治

Research Progress in Control Technique of Main Litchi Pests and Construction of IPM System
CHEN Bingxu,DONG Yizhi,LI Wenjing,QUAN Linf,YAO Qiong,XU Shu,CHI Yanyan.Research Progress in Control Technique of Main Litchi Pests and Construction of IPM System[J].Guang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2020,47(11):103-113.
Authors:CHEN Bingxu  DONG Yizhi  LI Wenjing  QUAN Linf  YAO Qiong  XU Shu  CHI Yanyan
Abstract:
Keywords:litchi pest  control technique  research progress  prediction and monitoring  IPM  biological control
点击此处可从《广东农业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广东农业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