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类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恢复性能及其杂种优势和细胞质效应的研究 |
| |
作者姓名: | 李建超 张改生 孙瑞 牛娜 马守才 李红霞 |
| |
作者单位: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陕西省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小麦育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陕西杨凌,71210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大专项(2011AA10A1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6071477,31171611);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90204110024)、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重大科技专项(2010ZDKG 68)。 |
| |
摘 要: | 为更好地揭示粘类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的恢复性能、杂种优势和细胞质效应,以推动三系杂交小麦的生产应用,以4类19种异质粘类小麦CMS为母本,与系列恢复系亲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获得248个互为同核异质、同质异核、异质异核的杂种F1,对粘类小麦CMS的恢复规律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影响粘类CMS恢复性能的主要因素是恢复系、不育系核型、不育系胞质类型,三因素对恢复度的影响表现为:恢复系>不育系核型>不育系胞质类型;(2)粘类CMS与系列恢复系的杂种F1穗长、分蘖均值分别为其亲本的1.129倍和1.273倍,具有很强的杂种优势,株高为亲本的0.997倍,具有一定的负向优势;(3)对粘类小麦CMS产生单倍体的影响表现为:不育系核型>不育系胞质类型>恢复系,单倍体产生程度与不育系核型和不育系胞质类型相关,单倍体产生频率只和不育系核型直接相关,单倍体产生频率与单倍体产生的严重程度没有直接关系,利用特定不育系核型可有效避免产生单倍体。
|
关 键 词: | 粘类小麦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恢复度 杂种优势 细胞质效应 单倍体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麦类作物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麦类作物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