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定向选择群体耐旱性位点基因型分析及QTL定位 |
| |
引用本文: | 李灿东,蒋洪蔚,刘春燕,邱鹏程,张闻博,李文福,高运来,陈庆山,胡国华. 大豆定向选择群体耐旱性位点基因型分析及QTL定位[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9, 31(3): 285 |
| |
作者姓名: | 李灿东 蒋洪蔚 刘春燕 邱鹏程 张闻博 李文福 高运来 陈庆山 胡国华 |
| |
作者单位: | 1.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哈尔滨 150030;2.黑龙江省农垦科研育种中心,哈尔滨 150090;3.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哈尔滨 150050
|
| |
基金项目: | 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计划(948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 |
| |
摘 要: | 利用Clark导入到红丰11为背景的回交导入系进行萌芽期和苗期的连续性耐旱鉴定,经萌芽期鉴定,获得36个耐旱定向选择导入系。对耐旱选择导入系进行全基因组SSR标记扫描,并以随机群体作为对照,计算供体基因型的导入频率,利用卡方测验检测显著偏分离的SSR标记位点,并结合GGT图示基因型软件对各染色体连锁群进行分析。其中在L连锁群的Satt398和Satt156两个位点有显著的供体片段“超导入”现象,供体基因型导入频率为0.9167和0.9583,卡方值高达182和201.5。另外,在F连锁群的Satt423,K连锁群的Satt167以及N连锁群的Sat_084等位点也出现供体导入片段的偏分离现象。同时,对萌芽期耐旱鉴定中相对发芽率表现超亲的35个株系采用性状-标记间的单向方差分析(P<0.01)和QTL定位, 共检测到14个控制相对发芽率的QTL,分布在4个连锁群上,其中与卡方测验检测的结果相比较,在Satt156,Satt423,Sattt167等位点具有一致性,说明这些位点是与大豆耐旱性紧密相关的QTL位点。以上结果为进一步开展大豆耐旱性有利基因的精细定位、克隆和分子设计育种奠定了基础。
|
关 键 词: | 大豆,导入系,耐旱性,基因型分析,QTL定位 |
Genotype and QTL analysis of drought tolerance loci for directional population in soybean |
| |
Abstract: | |
| |
Keywords: |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油料作物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