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耕地“非粮化”影响因素空间效应研究——以珠三角为例
作者姓名:陈莉珍  刘光盛  聂嘉琦  肖瑶  杨丽英  王红梅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广州 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广州 510642;广东省土地利用与整治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642;自然资源部华南热带亚热带自然资源监测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700;广东省土地调查规划院, 广州 510075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8YJCZH096)
摘    要:为科学管控耕地非粮化,本研究以珠三角县级行政区为研究单元,在揭示耕地非粮化空间分异特征基础上,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耕地非粮化及其空间效应。结果表明:珠三角2019年各县平均非粮化率为47.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非粮化率来看,耕地非粮化集聚于珠三角周边县域及部分中部县域,以低-低和高-高集聚为主;从非粮化面积来看,耕地非粮化集聚于研究区东北部,以高-高集聚为主。珠三角非粮化存在空间依赖性。从直接效应看,第一产业GDP占比、到市中心的距离与非粮化呈负相关,劳均耕地面积、有效耕地灌溉面积与非粮化呈正相关;从溢出效应看,人均GDP与非粮化呈正相关。第一产业GDP占比和有效耕地灌溉面积对非粮化的影响均呈现中部高、周边低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研究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区域更易产生“非粮化”,非粮化治理应当因地制宜、分级整治,坚决落实“非粮化”管理政策,提高种粮收益和粮食综合生产力,促进粮农降本增效。

关 键 词:非粮化,驱动机制,空间效应,空间杜宾模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收稿时间:2023/5/15 0:00:00
修稿时间:2023/7/24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