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特异性分子检测技术研究
作者姓名:宛菲  彭德良  杨玉文  何月秋
作者单位:1.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93;2. 云南农业大学农业生物多样性与病虫害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昆明 65020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摘    要: 本研究利用通用引物(rDNA1/rDNA2)研究了21个国内甘薯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群体和1个韩国马铃薯茎线虫(D.destructor)群体的rDNA-ITS序列,从21个国内群体中扩增出2个大小不同的ITS片段,分别约为940bp和1100bp;经克隆、序列测定和分析比对发现其ITS区存在特异性差异,分别命名为A型和B型,其中18个群体DdTH、DdCL、DdJN、DdMY1、DdYX1、DdZZ、DdLN,DdDX1、DdFN,DdYX2、DDSX1、DdDX2、DdXY,DdLL、DdSX2、DdLY,DdMY2和DdPY的ITS扩增产物约为940bp,称之为A型马铃薯腐烂茎线虫(940bp),3个群体DdSH,DdTS,DdYS为B型马铃薯腐烂茎线虫(1100bp)。设计构建并筛选出A型和B型马铃薯腐烂茎线虫2对特异性引物DdS1/DdS2和DdL1/DdL2,分别扩增出A型马铃薯腐烂茎线虫、B型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群体的特异片段252bp和485bp;引入D3A/D3B作为内标,设计出一步双重PCR检测技术;同时优化了检测体系和PCR反应程序。该技术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能快速、准确地检测出不同型的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群体。

关 键 词:马铃薯腐烂茎线虫  双重PCR  特异性引物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植物病理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植物病理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