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中国西南地区旱坡地碳减排研究进展与展望
作者姓名:王谢  杨琴  刘禹池  李芹  杨勤  陈冠陶  岳丽杰  张建华  陈新平  刘永红
作者单位: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2.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3.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基金项目: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023NSFSCO761;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 CARS-02,CARS-18;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2022YFD1901405;四川省财政自主创新专项 2022ZZCX014 资助~~;
摘    要:农田生态系统既是碳源,又是碳汇,具备很强的减排固碳潜力,对全球碳循环贡献巨大。西南地区旱坡地长期小规模、碎片化的农业生产方式给区域碳排放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探索西南旱坡地的碳排放特征和减排途径对于改善环境、提升区域农业生产潜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系统总结了我国西南地区旱坡地农田生态系统主要温室气体(CO2、N2O)的产生环节,探讨了旱坡地固碳减排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应用效果,提出了未来西南地区旱坡地的固碳减排策略。(1)鉴于西南地区旱坡地的区域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生产规模、经营方式、生态功能等差异巨大,应结合地区特殊的农业生产条件,集成研发适宜的固碳减排措施和监测体系,探索全球变暖背景下西南旱坡地碳排放过程及其内在机制,以全面提升地区农业生产应对气候变化的韧性。(2)鉴于西南地区农作物复种指数较高且作物空间分布斑块化,应依据国家战略和地方规划,以绿色高产优质为目标导向,改进农业生产方式,优化产业空间布局。(3)由于西南地区旱坡地碳减排是一个复合过程,亟需根据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区域农业生产的实际结构和功能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各项成熟的减排技术、固碳产品和固碳模式进行优化组合,形成综合性的固碳减排方案。综上,本综述期望为进一步研究西南地区旱坡地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源和碳汇特征,以及合理调整农田管理措施提供全面的有效参考。

关 键 词:温室气体  旱坡地  固碳减排  中国西南地区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