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6个野生与选育鲤群体的微卫星遗传分析
引用本文:董在杰,刘念,傅建军,朱文彬,王兰梅,苏胜彦.6个野生与选育鲤群体的微卫星遗传分析[J].南方水产科学,2018(4).
作者姓名:董在杰  刘念  傅建军  朱文彬  王兰梅  苏胜彦
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农业部淡水渔业和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摘    要:利用12个微卫星标记对鲤(Cyprinus carpio)的4个野生群体清水江鲤、太湖鲤、黄河鲤(C.carpio haematopterus)和黑龙江鲤(C.carpio amurensis)]和2个选育群体福瑞鲤(C.carpio var.FFRC)和松浦镜鲤(C.carpio var.specularis'Song-pu')]共208尾个体进行遗传分析。结果显示,12个位点共检测到341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为28.67,其中1个位点(HLJ1127)检测到正向选择压力;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参数普遍低于野生群体,其中松浦镜鲤群体的各项参数均值最低(Na=6.82,Ho=0.54,PIC=0.50),清水江鲤群体的各项参数均值最高(Na=21.25,Ho=0.80,PIC=0.91);分子方差分析显示,整体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但群体间呈极显著遗传分化(P0.01);基于群体Nei's遗传距离的UPGMA聚类树和PCo A分析表明,鲤4个野生群体间遗传距离较近,而与2个人工选育群体间遗传距离较远;基于个体遗传结构及PCo A分析显示部分野生个体遗传结构比较混杂,而选育个体的遗传结构则相对单一。研究表明,中国鲤野生资源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而人工选育群体维持着较纯的遗传种质。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